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工业灯塔十城行·攀枝花】探访“手撕钛”生产车间:老厂房里变出新花样

川观新闻 四川制造 2024-01-09



很难想象,“60后”的老厂房,轧制出了国内首卷0.1毫米×500毫米宽幅钛箔材。其结果,是原本“按吨卖”的钛材,开始“论斤卖”了。


这一切,发生在攀钢集团四川鸿舰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“攀钢鸿舰公司”)。日前,“工业‘灯塔’十城行”采访组抵达攀枝花时,首先听到的,正是这样一个传统制造业“老树开新花”的故事。



攀枝花,这座因“三线建设”而兴的城市,正在成为一场更大“国家使命”的试验场:2013年2月7日,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,这是国家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。十年后的2023年,攀枝花又承担起探路全省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的重任。


各种战略机遇叠加,都指向一个前提:这座因钢铁而生、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5成的城市,究竟能否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焕发出新的更大支撑力?这,也正是采访组关注的问题。

老厂区的新生产线:

用手就能撕开的钛箔材

是“锱铢必较”后轧出来的


“你们来得巧,生产设备检修才刚刚开始。不然,你们根本进不来。”瞅着记者站在钛带轧制车间外看稀奇,攀钢鸿舰公司机电分公司主管工程师马毅赶紧递来安全帽。


上千平米车间内,略显斑驳的墙体诉说着攀枝花最老一批厂房的厚重历史。与人们印象中“粗放操作”不同,车间内的生产线上,工人们正屏气凝神,精细操作,检修时几乎没有一丝声响。校正一个数据,需要4个人轮番上阵,将仪表盘误差值挤压到最小。小小的出货口,两名工人轮流用放大镜等设备检查是否还有大于0.1毫米的残渣。就连其貌不扬的碾压锤,也需要用特制的清洗液仔细清理。


工人们正在校对钛带轧制车间仪表数据


“快一个小时,才算把这个数据搞定。”见到马毅来,工人周安喜(化名)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,把最新的数据呈报验收。眼前这一条生产线,七八个资深工人忙活一天都不一定能够检修完工。周安喜感慨,高端钛箔材设备的“金贵”程度,并不亚于半导体产品生产设备。


这条生产线的作用,就是将1.5毫米以上厚度的钛带轧制成更薄的钛带,乃至0.1毫米厚的钛箔材。


“最终产品用手就能撕开。”从车间的样品台上抽出一片钛箔材,马毅一边轻轻撕扯,一边介绍,不要小看钛材料“瘦身”到0.1毫米厚这一过程。市场对于这款产品的要求是,平均厚度误差值不能超过1%,轧制过程不能出现弯曲等变形、不能落有杂质,“否则,就是废品。”


主管工程师马毅正在作介绍


0.1毫米意味着什么?


马毅说,普通人把8毫米厚的面条擀制得相对均匀都很艰难,要把本身质量较轻且质地柔软的钛轧制成500毫米宽、0.1毫米厚乃至更薄的薄片,难度可想而知。也正因如此,设备的参数必须要精准、环境必须干净到极致。



小团队的大能量:

去年8月达产的10余人车间

贡献了当年企业半数产值


“马工,我们今年的绩效就靠你们了哦。”刚走出车间,路过的其他生产线同事就和马毅打趣。


但马毅说,这并不是玩笑。钛带轧制车间只有10余名工人,论规模不到机电分公司的十分之一。然而,去年该车间完成产值7千余万元、占机电分公司的一半左右。这个车间去年8月才“擀”出“手撕钛”,在攀钢鸿舰公司业务版图上属于不折不扣的“后来者”。


钛带轧制车间


既是“小不点”又是“新生儿”,钛带轧制车间为何能在公司营收版图上占据“半壁江山”?


答案来自于钛带的“金贵”。在业内,0.05毫米至0.1毫米厚的极薄钛带,又称钛箔材,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、化工、电子及新能源等领域,属于市场紧俏品。其中,厚0.05毫米左右的医用规格钛材料,每公斤售价在两千元上下,按现在的市场价,足够买一吨钛矿。


这个生产车间是如何来的?


“这一切,其实都是延伸产业链和转型升级的甜头。”攀钢鸿舰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攀钢鸿舰公司系1994年由攀矿机械厂、密地机械厂、金江船厂合并成立,主营业务是为攀枝花及周边厂矿提供设备加工和维修服务。2013年,攀枝花被全域纳入国家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,困境中谋生的攀钢鸿舰公司决定转换新赛道,试水钒钛原料深加工。3年探索之后,2016年,攀钢鸿舰公司新建并投产2条国内先进的全自动钛焊管生产线,第二年便实现扭亏为盈。2019年,攀钢鸿舰公司决定再次向钛产业下游延伸,正式布局钛带轧制生产线,用了3年时间突破了极薄钛带的技术壁垒。


等待加工的3毫米钛卷



背后的支撑:

本地有从采矿到板材加工的完整供应链

还有科研机构持续攻关


尝到甜头后,55岁的马毅谋划,在退休前,把钛带总产量带到突破5000吨,同时,尽量突破厚度在0.1毫米以下轧制技术瓶颈并实现量产,“如果能到0.05毫米这个区间,单价还能比现在贵个两三倍,那就是按克卖了。”


马毅的底气是什么?


答案是攀枝花本地上游越发完善的钒钛产业链。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卢瑜说,攀枝花逐步打通了“钛矿——海绵钛——钛锭——钛卷——钛箔材”产业链条,逐步形成了钒钛材料精深加工的上游产业链。


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,记者来到了攀钢钛材公司。在办公楼的一楼展厅,两个戴着红花的钛制品帮记者消除了一半疑虑。第一个戴红花的钛制品,是2011年6月攀钢集团生产的第一炉海绵钛,第二个则是2022年8月攀钢集团生产的第一块钛锭。


钛锭与海绵钛样品


另一半疑虑,则在生产车间被消除。


“这个纯度能达到99.9%,基本符合轧制更薄材料的需求。”公司EB炉生产车间作业长刘长东捏起一块海绵钛,细细查看成色。在加工车间的另一头,摆放着8米长、1米宽的钛锭。钛锭是海绵钛加工后的钛型材,也是轧制钛卷和钛箔材的原材料。


眼下,攀枝花全市年产高纯度海绵钛2.5万吨,位居全国首位。钛锭方面,攀钢钛材公司具备年产钛锭5000吨、年回收残钛2000吨的能力,今年正式投产后,攀枝花也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钛锭生产基地。


攀钢集团攀枝花钛材有限公司生产的钛锭


在产能攀升的同时,攀枝花依托科研机构,还在不断攻克、储备钛的精深加工产品,不断创新,保持行业领先能力。


“现在下游材料行情怎么样,攀枝花说了算。”马毅感慨,2016年启动钛焊管生产线时,原材料还要从外地运来,但眼下,供应链本地化已经梦想成真。




👉️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四川日报全媒体推出“工业‘灯塔’十城行”全媒报道


👉️【工业灯塔十城行·上海】“灯塔”是如何被点亮的?


👉️【工业灯塔十城行·上海】“工赋链主”:上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经验


👉️【工业灯塔十城行·上海】探访中国钢铁行业首个“灯塔工厂”:数字赋能,钢铁从“指尖”炼成


👉️【工业灯塔十城行·宁波】探访宁波单项冠军企业:“小而美”的极致制造


👉️【工业灯塔十城行·宁波】冠军之城,离不开“冠军生态”


👉️【工业灯塔十城行·宁波】向“扫地僧”学什么?


👉️【工业灯塔十城行·深圳】感受深圳新速度—— 所有问题都在“创新”中获得解答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